1、复旦大学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实验室致力于微电子与集成电路研究,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电路系统理论方法为核心,结合多学科交叉优势,瞄准国际微纳电子领域的发展潮流及国家战略需求。
2、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复旦大学,是中国唯一专注于集成电路设计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成立于1992年,得到了国家计委的批准和支持,通过世界银行的贷款建设而成。1995年9月,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随后在2002年和2007年,分别接受了科技部的评估。
3、中国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一个国家级的研究机构,专注于集成电路设计研究领域。其实验室装备水平达到国际90年代的水平,是国内最具影响力之一的集成电路设计研究开发基地,同时,也是国内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实力最强的基地。实验室主任闵昊教授和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少军教授是实验室的核心成员。
复旦大学软件学院大事记主要包括以下几项重要事件:2007年6月:思科公司与复旦大学合作成立“思科实践与创新俱乐部”,并举行揭牌仪式。PHPChina与Oracle共同主办的PHP技术及OracleDatabaseXE动手实验免费活动在学院举行。2007年5月:学院主办的“第四届计算模型的理论及应用国际会议”召开。
006年5月25日 04级本科生获得了首届复旦大学班团文化优胜奖。2006年4月25日 软件学院领导班子换届2006年4月2日 Fudan-Intel创新实验室正式成立。2006年01月14日 首届公安部合办信息安全方向软件工程硕士毕业典礼2005年12月27日 学院入驻张江校区后第一次全体学生大会。
史正富大事记如下:学术生涯:1977年:考入复旦大学经济系。1982年:获得复旦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得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87年至1995年:远赴美国深造,在美利坚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并成为马里兰大学社会学的博士候选人。实践经验:1993年至1994年:担任美国劳工部国际经济研究局的研究助理。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已走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国内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基地。 该系本科教育涵盖“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专业,研究生教育设有多个硕士点和博士点,以及工程硕士领域。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自建立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稳步发展,现已成为国内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基地。
复旦大学的材料科学系源于1982年,那时为了顺应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学校整合了物理系和化学系的部分资源,成立了材料科学研究所,这是我国综合性大学中首批设立具有工科特色材料学科的机构之一。1986年3月,这个研究所正式升级为校级直属的材料科学系,标志着其学科建设的进一步深化。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如下:成立时间与院系设置: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诞生于2000年5月,包含电子工程系、通信科学与工程系、光科学与工程系、微电子学系以及光源与照明工程系等五个系。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复旦大学内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和科研单位,主要致力于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和高级人才的培养。学院下设多个系所,涵盖了广泛的学科领域。学院概述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雄厚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科研设施,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学术环境。
作为复旦大学的一个二级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0年。学院设有四个系和一个中心,分别为电子工程系、光科学与工程系、通信科学与工程系、光源与照明工程系以及微纳系统中心。这些部门各自负责不同的研究和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和研究机会。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