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的国华HG14海上光伏项目。
周广学摄(新华社发)
近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在巴西贝伦闭幕。各国同意采取措施加快实施气候行动,审查相关贸易壁垒,并敦促发达国家加大力度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适应资金。
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阶段。COP30取得的成果、达成的共识,将对下一阶段的全球气候治理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中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注入哪些信心与动力?本报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陈迎和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孙永平,对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COP30就多项气候议题达成共识
尽管本届大会存在分歧与妥协,但取得的成果与进展仍然体现出多边主义的力量以及全球团结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为未来十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实施注入了确定性
【观察】
在《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之际,各方对COP30寄予厚望,希望大会成果能为下一个十年的全球气候治理指明方向。经过长达13天的谈判,大会通过名为《全球动员 团结协作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总体协议,并就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气候融资、国际合作等多项气候议题达成共识。
据报道,COP30通过的总体协议呼吁各国更加主动地推进减排和适应行动。协议提出,到2035年前,富裕国家应将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资金提高两倍,以帮助后者应对不断加剧的气候风险。协议还指出,全球贸易壁垒正在限制清洁能源技术的使用,相关机构应研究如何让国际贸易规则更好地支持气候行动。
【解读】
陈迎:COP30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议题很多,包括各国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的力度、全球适应目标、气候适应资金、公正转型等。在COP30取得的诸多成果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建立了公正转型机制。
当前,各国都面临能源体系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转型的任务。如何保证转型更加公平有序,是一个重要课题。本届大会建立公正转型机制,中国还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努力,推动发达国家增加对发展中国家适应资金的支持。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一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仅是一个制度性进展,还象征着希望与团结,表明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各国共同追求公平、平等与繁荣。这是多边主义精神的体现。
孙永平:根据《巴黎协定》,今年是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节点。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20个国家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大会闭幕前发布的《COP30全球气候行动议程成果报告》,包含117项“加速解决方案计划”,围绕能源转型、生态保护、农业革新、基础设施韧性、社会发展及绿色融资六大主题,细化了30项关键目标,为全球气候行动提供了可操作的实施框架。
本届大会还首次将贸易议题纳入成果文件,大会强调在采取气候应对措施时,任何国家不得以单边行动制造不合理的贸易歧视或变相贸易壁垒。各国也同意未来在附属机构会议上,就贸易的角色及如何加强相应的国际合作开展对话,并邀请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等重要相关方参与。
总体来看,尽管本届大会存在分歧与妥协,但取得的成果与进展仍然体现出多边主义的力量以及全球团结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为未来十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实施注入了确定性。
需将大会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
气候变化作为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必须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各国应当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行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观察】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在会后表示,COP30达成多项务实成果,国际社会需将大会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让气候治理成果惠及更多民众。
COP30首席执行官安娜·托尼表示,全球南方国家正在成为推动全球气候议程的重要力量。她举例说,巴西和中国等国家已在能源转型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解读】
陈迎: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日益严峻。今年1月,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数据称,根据对6份国际数据的综合分析,确认2024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随着以全球变暖为特征的气候变化进一步加剧,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各国因自然灾害遭受的损失也在增加。与此同时,今年美国联邦政府没有派出任何高级别代表出席COP30,这是自1995年首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以来,美国联邦政府首次缺席这一重要会议。
在这种背景下,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本届大会上,各方普遍强调要重视合作,将承诺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气候变化作为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必须通过国际合作来应对,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各国应当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行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孙永平:美国缺席COP30,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发达国家内部的协调能力。同时,地缘政治冲突、关税问题等也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总体进程造成拖累。但需要看到的是,近年来,绝大多数国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共识日渐强化。
这种共识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外在压力,即随着气候风险不断加剧,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本在逐步上升,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二是内在动力,即各国逐渐感受到,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能够塑造新的发展模式,积累新的增长动能,实现本国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中国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确定性
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为《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做出了历史性贡献。2025年也是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五周年,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观察】
近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回答有关COP30的问题时表示,中方将与各方一道全面落实本次会议成果,推动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
美国外交政策聚焦研究计划网站刊文称,中国日前公布的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并非空洞的承诺,而是针对特定领域、可以测算且时机精准的举措,这些措施与下一阶段的全球气候行动相契合。中国公布的目标表明,雄心壮志与务实精神可以并存,中国稳步推进绿色转型的步伐引人注目。
【解读】
陈迎: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为《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做出了历史性贡献。2025年也是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五周年,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了确定性,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在COP30上,中国发挥了重要的协调、引领作用。中国认真履行承诺,多项气候目标提前达成,特别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起到重要示范作用。未来,中国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更大贡献。
孙永平:中国一方面以身作则,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务实行动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另一方面坚定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国际合作,积极支持联合国气候行动,积极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
在COP30期间,“中国角”系列活动集中展示中国绿色发展经验,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智慧。中国还与欧盟、巴西共同发起“履约碳市场开放联盟”,推动碳市场国际合作向纵深发展,并正式启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清洁炉灶”旗舰项目,以民生工程为抓手助力发展中国家低碳转型。(本报记者 严 瑜)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1月27日 第 06 版)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