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大学学分管理办法主要包括创新创业学分和劳动教育学分两个方面,同时对全日制本科生每学年完成学分数有宏观控制要求。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办法总体目标:在“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内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将学生本科阶段修读的创新创业课程及开展的创新创业实践折算为学分,建立南大特色的学分转换和认定制度。
2、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所要求的毕业总学分为150学分左右,五年制本科教学计划所要求的总学分为170学分左右。南京大学采取弹性学分制,学生可申请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延期时间最多不超过两年。
3、南京大学实行5分制学分绩,就是100分相当于5分。绩点是每门考试的分数除以20得出的。所有绩点与学分的乘积,相加之后的总和除以学分总和就是这一学期的学分绩点。
4、其中,①所有学生都必须选修4个学分的艺术类课程;②理工类学生必须选修8个学分的人文社会科学类文化素质教育课程;③文科类学生必须选修4个学分的自然科学类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和4个学分的非本专业人文社会科学类文化素质教育课程;④所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任选2个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5、超修学分补交学费的直接规定根据南京大学20242学期重修课程缴费通知,在校生重修课程需按90元/学分缴纳费用,结业生则为100元/学分^[1]^。这一规定明确体现了学校对超出正常学习进度(如重修、超修)的课程收取额外费用的政策。

1、总体而言,复旦大学综合声誉与国际影响力略胜一筹;南京大学理科深度与学术纯粹性更具优势。
2、综上所述,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在综合评价上各有优势,难以简单判断哪个更强。两所大学在学术实力、师资力量、学生培养和社会声誉等方面均表现出色,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成长平台。选择哪所大学还需根据个人兴趣、专业需求和未来发展规划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3、南京大学学术氛围纯粹,校园环境更利于专注学术研究。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术资源和研究条件,学生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深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受外界干扰,有利于学术成果的产出。
4、两所学校在理工科方面的差距主要源于各自的学科优势和侧重点不同。南京大学在地球科学、物理学等传统理科领域以及部分工科领域有较强实力,而复旦大学则在数学、生物学等理科领域和部分高精尖工科领域表现突出。总的来说,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在理工科方面各有千秋,具体差距取决于所关注的学科领域。
5、建议选择复旦大学。以下是几个主要原因:学术地位和名声:复旦大学:作为华东五所顶尖高校之一,同时也是“清北浙复交”组合中的重要成员,复旦大学在学术界拥有极高的地位,其名声显赫。南京大学:虽然同样是一所顶级名校,但在名声和学术地位上与复旦大学相比略显逊色。
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都是国内顶尖高校,综合实力接近但各有特色,综合声誉南大略胜,理工科实力中科大更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保研率达47%,全国排名第5,南京大学保研率约为40%,全国排名第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学术深造通道上更具优势。此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理科与工科为主,实行“科技英才班”精英培养模式;南京大学本科专业设置覆盖文、理、工、管等多领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南京大学各有千秋,具体对比如下:师资力量:南京大学:拥有教学与科研人员约4000人,其中包括30多名两院院士等,师资队伍数量庞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学与科研人员2600多人,但两院院士数量较多,约有60人,院士资源更为丰富。
综合排名方面:根据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南京大学位列第6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列第7名,两校排名相近,均属于国内顶尖高校行列。
南京大学:在综合排名中位列第6名,评估总分为684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列第7名,评估总分为609分。从综合排名来看,南京大学略微领先。办学类型:南京大学:属于综合类大学,提供广泛的学科选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属于理工类大学,以理工科专业见长。
1、匡亚明学院含金量高。它是南京大学下属的荣誉学院,在人才培养、办学模式等方面成果突出。匡亚明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发展历经30多年,是教育部和南京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创新的试点单位。学院培养了3000余名高素质青年人才,许多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和高级专家。在2025年中国十大荣誉学院排名第7。
2、吉林大学确实不错,我所在的文学院有一个名为匡亚明的班级,双学位的设置使该班级的含金量较高,也是文学院成绩最优的班级之一。学校硬件设施也相当不错,中心校区有众多宿舍,每年分配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文学院的宿舍条件通常还算可以。宿舍内的卫生间并非独立,而是共用的盥洗室。
3、含金量很高。吉林大学的双学位施行于吉大的实验班,如文科的匡亚明人文实验班、理科的唐敖庆班等。以匡亚明班为例,高考录取分数线一般高于普通文科专业二十分(各省情况不同),修文学、史学两门专业,两门学科所占分量相同,毕业时中文、历史学位证书均发,含金量完全等同于单独的中文或历史专业。
1、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围绕这一目标,以学科建设思路为指南,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原则是,既体现鲜明的工学特色,又继承南京大学重视基础、系统扎实的传统特色,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2、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既不是“强com”也不是“弱com”,因为“com”这一术语在此上下文中未得到明确解释或定义。不过,以下是对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一些基本介绍和评价:学院概况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是一个具有较强科研实力和多个重点学科的学院。
3、应用物理学:侧重于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培养具有扎实物理基础和良好实践能力的应用物理人才。物理学(包括强基计划和拔尖计划):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基础物理学人才,通过强基计划和拔尖计划选拔优秀学生进行深入培养。
4、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简称“南大工学院”)依托南大物理、化学、材料等物质科学学科的强大基础,加之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筹)的重要支持,抓住新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
5、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从2009年开始筹建,2009年12月30日挂牌,2011年5月,工学院大楼(镇江楼)在仙林校区奠基。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